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关于方便面价格集体跳水后的猜想

2007-08-20 09:12 行业分析
可能因为媒体、专家学者、消费者以及更广泛的舆论声音,致使国家发改委立案调查了方便面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涉嫌串通上调方便面价格的有关情况,并进行通报及公布了处理意见。中国分会发出公开信,承认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向广大消费者表示歉意。据悉,这消

  息一经传出,国内各大方便面厂家都纷纷下调价格。闹得这么久的方便面涨价风波到此算告一段落。然而,我却以为,真正的价格战大幕还未拉开。

  在方便面中国分会的道歉声明中,其中有这么两条:2、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继续反对“瘦身”这一隐性涨价行为。4、倡导行业内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尽量消化成本上升压力,认真维护消费者权益,力保方便面市场价格的稳定,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达改正错误的决心。

  若如是,那么方便的“瘦身”这一隐性涨价行为是抵挡也抵挡不住的现实。据我所知当前的很多超市出售的方便面在数量或者重量上已经存在严重“缩水”的事实了。按照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方便面本身应该更具备与消费者之间选择一个合理的价位的。这里的成本说是一,二是,原来的方便面一直处于微利状态应该也是有目共睹的。由此不妨推断,在农产品普遍上涨、水电上涨下,这些都与方便面生产厂家有极大的干系。你不可能说方便面保持原来的市场价格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了。它必然随着原材料、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涨价。如果不这样微利的方便面行业连微利也没有。你以为商业行为就是慈善机构吗?商业行为就是一种与消费者之间达成最大化利益的妥协关系。它不是外力可以轻易改变的。

  对于“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尽量消化成本上升压力”这样的说辞,我只能说,对于市场投资成本过高的当前,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提高生产效率已经不太现实。如此一来,唯一能够让企业自身消化掉成本上升的办法无非有二:一,减少不必要的工艺流程,这样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譬如原来市场价一块钱一包的方便面,现在按照原来市场价五角钱一包的方便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实质上,这已是劣质产品了。二,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价,这也是会促使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那么生产出来的成品亦会有问题。或许这两个办法对于比较注重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大型企业,大抵不愿意选择这条自毁道路。那么小厂家具体如何选择就不敢轻易下结论了。

  如果从后者“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做文章,可以抛开不谈,那么前者的方便面“瘦身” 这一隐性涨价行为无疑已经成为方便面商家首选的对付生产成本上升的最佳办法。那么方便面中国分会的做法,无疑是个非常自相矛盾的做法。我不太清楚,方便面中国分会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或许有点像工人组织的“工会”,维护工人们的权益一样去维护方便面企业的自身利益?如果这样,倒不妨看作方便面中国分会的做法应该算是诛心之论。因为它在声明中也承认了生产成本上升的事实了。那么它又多个方面从“瘦身”、“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呼吁方便面企业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又要解决一连串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

  那么接着不妨再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方便面这一食品,并非欧美一些国家的面包一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方便面在这个以面食或米类为主食的国度,它只是一个供灵活消费的小食品而已。这种东西,大家可以吃、可以不吃。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还没有调查显示,祖国人民都在吃方便面吧?记得,早前一段时间俄罗斯人民面对面包普遍涨价引起恐慌一样,毕竟生活习俗、习惯不一样,这当然也要考虑到地域性的商品区别了。显然我们太过于对方便面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恐慌了。实质上左右中国经济稳定与否的并不是方便面企业。

  若说,方便面企业在当前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并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那么方便面行业的前景并不容乐观。进一步说,假如,绝对没有劣质充好、变相涨价等行为发生,那么中国方便面企业将会遭遇一次严重的危机,很多方便面企业破产、倒闭也不是不可能的。也许,在这个“一切皆可疑的时代”,人们分辨不清到底是不是方便面行业“串通涨价”行为,盲目要求政府用权力之手干预市场经济也就顺理成章、难以避免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