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外食品饮料 >

国外食品饮料

日本茶道源于北宋点茶

中国糖酒网 2016-01-05 17:33 国外食品饮料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说起茶道,人们往往会想起盛行于日本的茶道。然而,日本茶道根在中国,它所采用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说起茶道,人们往往会想起盛行于日本的茶道。然而,日本茶道根在中国,它所采用的就是北宋的点茶法。从形式上看,日本茶道至今仍然有宋代茶文化的影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以前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点茶之法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建州,时称‘茗战’,入宋后有点茶之名。”丰智利介绍,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繁荣和文风兴盛,茶的品饮由唐之煮茶演变为点茶,点茶在娱乐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为斗茶。宋代人的饮茶法跟现在以开水冲泡茶叶的喝法不同,宋代人将茶叶研成末,再以开水冲之。宋代茶大多是半发酵的膏饼,饮用时先把膏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一些沸水,调和成糊状,然后再次注入沸水,同时手执茶筅(一种用竹丝做成的调茶工具)适时搅拌,最后调和成茶汤,这叫作“点茶”。由此还出现了“斗茶”“分茶”。

  斗茶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茶艺,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极喜欢斗茶。斗茶主要是斗汤色和汤花,汤色就即茶水的颜色, 汤花即泛起的茶沫。斗茶即以汤色的尚白、汤花尚久为评赏理念,汤色越接近白色就赢,汤花先消失者输。据丰智利介绍,北宋初年这种斗茶习俗在社会上尚未达到流行的地步。北宋中期,担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专门对建州地方的斗茶进行精心研究,撰写了《茶录》一书,专讲斗茶时对茶的加工要求、斗茶的工具和方法等,从而为斗茶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更进一步精研斗茶艺术之道,著《大观茶论》,号召“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在他们的倡导下,上行下效,于是斗茶风靡朝野。

  北宋东京当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中心,宋代茶风、茶道盛行天下。作为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唐、五代,下启明、清。宋人以茶为雅、以拥有上品茶为荣的风气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从而为斗茶的形成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空间。北宋茶叶的生产和运销是官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而京城东京则是一个茶叶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当时,由于南方官员、商人、士兵、水手及其他杂工在京者甚众,使饮茶之风迅速在各阶层盛行。

  斗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为了取得斗茶的最佳效果,人们在使用工具、原料制作、斗法技巧上都精益求精,使斗茶逐步发展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斗茶时所出现的白色汤花与黑釉茶盏争辉的直观景象,令人赏玩不已。还有斗茶时盏面的汤花保持得是否持久,直到花散水出,先出为输。故而当人们通过斗茶品茗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也有精神的享受、心情的愉悦。

  丰智利认为,除日本外,朝鲜在高丽时期也是采用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用磨磨成茶粉末,然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形成乳化后饮用的办法。由于点茶法的“点”是斗茶过程中重要一关,胜败往往在此一举,所以斗茶也称点茶。因而,北宋斗茶也直接影响了高丽茶礼。由此可见,斗茶的形成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华,也是对世界茶文化的一种贡献。

  “分茶”也称“茶百戏”“汤戏”,作为宋代茶艺高度体现的“分茶”更具艺术品位,可用汤花幻化成禽兽、鱼虫、花鸟等图形,其精妙足以令后人叹为观止。

  我市宋茶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宋茶点茶技艺进行了数百次的研究实验,按照宋代《大观茶论》的描述,较好地还原了点茶、茶百戏、茶画的历史风貌。在2014年杭州国际体验日暨第二届南宋斗茶会上,他们生动还原了宋代茶文化巅峰时期的点茶、斗茶和茶百戏等,再现了宋茶文化的魅力。时隔千年,今日的开封人又将宋代的斗茶技艺发扬光大。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在此期间举行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上,一致通过了开封市的承办申请,确定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18日和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同时举行。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是国际茶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每两年一届,是世界茶人相互交流的重要盛会,被喻为国际茶界的“奥运会”。自1990年创办以来,该研讨会已先后在韩国、马来西亚和浙江杭州、湖南常德、云南昆明等地举办。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开封举办,也是国际茶文化盛会首次移师中原,必将对宋代茶文化在开封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