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粮油市场简析(7-19/7-23)

食品商务网 2010-07-26 16:33 油料类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受国家连续的调控手段影响,国内冬麦主产区小麦收购行情保持高位稳定趋势,农户售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受国家连续的调控手段影响,国内冬麦主产区小麦收购行情保持高位稳定趋势,农户售粮心态依旧偏紧,市场供应没有大的改观,购销双方处于“对峙”阶段;产区面粉出厂价格保持平稳,麸皮行情受气候对养殖的影响而略显低迷;7月23日,针对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国家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举办托市小麦专场交易会,计划投放托市小麦500万吨。第182批最低收购价小麦专场交易成交率为8.3%,较上次交易下跌6.8个百分点。

    本周末在两个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临时投放500万吨托市小麦意图明显、目标明确。首先,从交易资格上看,本次交易会仅面向小麦日处理能力在400吨或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其次,本次交易对采购企业和出库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加工企业的购买量不得超过其月加工量,且在3个月之内完成提货和加工;而出库点则需要严格按照交易细则有关规定按质按量及时出库。

    直观上来看,此举手段鲜明,是国家平抑市场小麦价格的一次重要举措,显示出政府调控市场的坚定决心。简单分析,一是降低了购买方采购的采购成本。目前市场新麦收购价格在0.97-1.06元/斤之间,其中主产区多数地区价格都在1元/斤以上。而最近一段时间的托市交易成交均价均不超过0.94元/斤,如果加上标准出库费0.015元/斤,以及短途运输费及杂费若干,运抵加工企业的小麦约在0.97元/斤左右。这样的到厂成本和目前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最少相差了0.03元/斤,按照400吨/日的加工规模来计算,加工厂每日的成本节约最少24000元。二是对手中依旧存有大量小麦的农户和粮食中介的后期销售形成一定影响。市场上采购大户都转向从托市交易上采购,而托市收购又因市场新麦价格高企而难以启动,如果农户或粮食中介能够主动降低对后期行情的预期,或许在售价上还能把握部分主动,如果一味“捂粮观望”,则会错失相当一部分利益。三是对出库问题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在政策粮交易中,交割出库时经常会有“潜规则”发生,这种“潜规则”直接导致采购企业成本提高,在今年新麦收购时市场“抢粮”如此激烈,而托市交易不愠不火从某些层面来说也和出库“潜规则”有很大关系。

    当然,此次专场交易或以后举办同类的专场交易能否真正达到相应效果,笔者尚存疑虑。就如今年实施的粳稻定向交易一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依旧在部分层面出现偏差,经过多次对细则的补充修订才基本体现出政策效力。所以希望有关监管机构能够对政策粮食交易形成长期稳定的监管机制,而不是短期行为。

    本周,最低收购价小麦计划投放量449.7万吨,基本同上周持平;专场成交37.13万吨,较上次交易减少31万吨;成交均价1872.05元/吨,较上周略减3.66元。其中,安徽省成交8.5万吨,较上周减少21万吨,为2个月以来最低;河北省成交又回到万吨以下,为0.河南专场也较上周减少4万吨。成交量减少主要原因和本次专场交易的举办有很大关系,同时,市场观望心态也是导致成交减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下周成交量依旧会有所降低,成交均价保持平稳。

    玉米:东北竞拍连续四周反弹,后期或将推高港口玉米价格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国内玉米市场处于牛市状态,玉米价格居高不下,港口价格仍有走强的态势,但市场成交清淡,企业观望心理仍然存在。本周大连期货价格冲高后震荡调整,截至周五收盘,主力合约1101收于1930,较上周上涨5元/吨;国际市场上,本周CBOT玉米价格回调后震荡整理,9月合约价格在380美分/蒲式耳附近。

    本周东北临时存储玉米成交情况保持了良好的恢复势头,100.69万吨的国储和临储玉米成交了74.55万吨,在投放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成交量增加了近14万吨,成交率随之提高至74.04%,成交均价涨至1696元/吨,较上周上涨25元/吨。同时,关内跨省移库临储玉米交易也出现量价齐升的情况。57.18万吨临储玉米成交14.13万吨,成交率为24.71%,较上周上升4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1907元/吨,上涨30元/吨。

    东北临时存储玉米连续四周反弹的情况,首先得益于饲料企业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在国家收储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在北方生猪价格率先恢复至警戒线之上后,南方养殖业也已基本保本,经营好的地方还有一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7月份国内饲料企业都有趁玉米价格相对稳定的时候增加玉米库存的想法,而以饲料加工企业为采购主体的东北政策性玉米交易成交率也自然得以提升。此外,从东北地区的中央储备玉米轮出以来,由于质量水平高于临储玉米,吸引了饲料企业参与,带动了东北玉米交易的恢复。随着近几期东北临储玉米成交价格的反弹,后期东北及港口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坚挺。

    尽管政策玉米成交表现良好,但本周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变化不大,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仍在1760元/吨附近,吉林地区企业收购价基本稳定在1800元/吨的水平,不过港口玉米价格呈小幅走强的态势,大连等港口平仓价在1960元/吨,较上周有10元/吨的涨幅,而南方港口的平仓价为2060元/吨,按照60元/吨的运费计算,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将提高北方港口的发货积极性,刺激玉米价格。

    本周中粮进口的6万吨美国玉米已经到达深圳港口,从上个月进口玉米首次进入国内市场后的表现来看,市场已经逐渐消化了这一利空影响,而进口玉米的价格则逐渐成为港口价格一个参照指标。7月份以来CBOT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给进口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而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坚挺的走势也将传导给南方港口,短期内南方港口价格易涨难跌。

    本周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冲高后震荡整理。从技术面来看,1101合约在1940附近受到了一定的阻力,本周冲高后的震荡整理体现了这一点,下周如果不能冲破1940,则很有可能回调至1900,但如果冲破1940,则很有可能再创新高。目前玉米现货价格坚挺的态势给了期货市场做多的信心,但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则给市场注入了比较大的风险,本周继粳稻、玉米采取定向投放平抑市场后,小麦也在周五增加了专场交易,国家稳粮价的思想非常明显。后期如果玉米价格再度走高,其回调的风险将越大。

    稻米:新季早稻上市预计价格难有大涨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国内稻米市场整体保持平稳。东北市场粳稻价格有所松动,南方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部分地区价格小幅波动。为保障粮食收购政策执行到位,近日国粮局发出通知,要求在早籼稻收购期间对各类粮食主体进行专项检查。

    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的早稻少量上市,价格在0.95元/斤左右,由于数量较少、杂质水平超标,不具参考性。作为市场关注重点的早稻收购,无论是从期货盘面走势还是从今年的产量品质,业内一致认为将会以高开为主,那么后期价格走势如何演绎,市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早稻收购市场将呈小幅高开,微幅高走,上升空间有限的态势。原因简述如下:首先,政策因素已经成为粮食价格走势的主导因素。由于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幅较快,较强的通胀预期也引发多种农产品价格连续上涨,为平抑物价稳定民生,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来“保供给、稳价格”,在这种背景下,早籼稻收购价格不会再有大幅上涨的空间。其次,市场消费和收储需求相对有限。作为口粮消费,早籼米在近些年的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粳稻米呈上升趋势。在收储层面,虽然有报道称目前早稻的仓容基本备足,但由于南方天气原因能否足量的收购尚存未知,同时,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按质按量收购将会对收购数量形成较大的限制。第三,有国家调控小麦市场价格的前车之鉴,今年的收储企业和大型加工企业在进行早稻收购时将会趋于谨慎,收购价格或将有所规范。在市场化布局上,大米加工的规模化也弱于面粉加工,这样也会制约企业收购的规模和数量。

    期货交易作为一种投机手段,有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真正的长期走势。有部分观点认为最近的期货行情有所走高,预示着早籼稻收购行情将会同样走高,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较不全面。从前期的西南旱灾,和后期的南方洪涝,同样都是天气因素,期货行情表现出较为相反的走势:西南旱灾时,早籼稻期货走出一波行情,随着国家连续不断地调控措施出台,期价应声而落;而在南方洪涝时,业界知道国家的储备丰富,不会出现大的变动,所以价格始终在震荡中保持平稳格局。而这次在早稻收获前期,由于减产预期和小麦收购高开高走的影响,早稻期货行情又出现一轮上扬,但近期再次出现跌势,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对小麦的调控举措影响到了早籼稻期货交易心态。

    本周东北粳稻定向销售成交量较上周减少1万吨,为6.81万吨,成交均价略有上涨,为2151元/吨。南方籼稻交易成交量有所上涨,为22.37万吨,同比涨6万吨,成交均价较上周落25元,为1939元/吨。

    大豆:震荡走高 市场心态谨慎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环比上升,豆油、豆粕出厂价格继续上涨,综合测算大豆初榨的收益率为正值且呈上升势头。由于压榨利润上升,且当前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较在盘上点价更有优势,港口大豆需求转旺,库存压力下降。东北主产区国产大豆收购价格继续低位运行,购销不旺,大豆加工亏损幅度减少,产区油厂开工率有所提高。

    本周,美国农业部将大豆的周度生长优良率由65%调高至67%,优良率的上调反映产区天气的好转,CBOT大豆期价受此影响在本周初回落,但后半周在中国强劲的采购需求以及外围市场走好的影响下反弹。技术面看,CBOT大豆主力11月合约期价在突破区间震荡箱体后小幅回调,下周可能呈横盘整理走势,等待基本面的指引。本周,大商所大豆期价宽幅横调,弱于外盘和相关品种走势。预计在国内大豆的高库存压力影响下,内盘大豆期价仍将以弱势追随外盘期货走势为主。

    本周,豆粕现货价格继续上涨,沿海地区43%豆粕现货价格在2960-3080元/吨,较上周上涨20-140元/吨。现货价格连续3周较大幅度的上涨,使得豆粕市场购销心态谨慎,成交量下降。豆粕价格的上涨受到国内需求回暖、出口增长以及成本的支撑。国内需求方面,猪肉及鸡蛋价格本周继续回升,养殖企业的效益得到持续改善,加上中秋、国庆双节前饲料养殖企业存在一定的备货需求,提振了豆粕的需求和价格。出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豆粕出口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下半年我国豆粕的出口需求可能继续增长。成本方面,近期进口大豆成本上升也对豆粕的生产成本构成支撑。

    由于豆油、豆粕价格持续上涨,本周油厂的加工收益继续好转,并较为丰厚,油厂开工率提高,使得豆粕供给增加,高出粕率使得当前油厂豆粕库存压力较大,豆粕销售策略以刺激出货为主,豆粕挺价销售的动力开始减弱。预计在现阶段油厂加工收益改善,销售策略灵活的背景之下,沿海豆粕现货价格的上涨势头将暂缓并在3000元价位窄幅震荡,为下一步的上涨蓄势。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3370元/吨,与上周相比小幅上升,进口大豆分销价为3400元/吨,较上周上涨40元/吨。本周豆油、豆粕价格大幅上涨,而进口大豆成本和分销价格小幅上升,据此综合测算的进口大豆初榨及分销加工收益率继续扩大。受外盘大豆期价持续上涨的影响,近月船期大豆进口成本继续上升,以近月船期进口成本及油粕现货价格核算的大豆加工收益为负值,油厂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将降低。在后期大豆到港成本上涨及分销加工收益理想的状态下,港口分销价格将获得有力支撑,

    本周,东北大豆产区天气良好,部分地区有大雨,大豆苗情良好。国产大豆收购价格低位运行,主产区豆粕和豆油价格上涨,综合测算的国产大豆初榨亏损幅度继续缩小并接近盈亏平衡,东北主产区油厂开工率提升。黑龙江省开会鼓励省内大豆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预计后期政策将扶大限小,淘汰产区落后产能,有利于改善产区大豆加工业现状。近期国产大豆临储销售方面没有任何消息,进口大豆成本提升但仍比国产大豆临储成本要低,在现阶段不能顺价销售的背景下,市场继续关注政府的临储销售政策以及阿根廷豆油进口政策变化。

    食用油:价格继续上涨 市场心理趋强

    本周(7月19日-7月23日),受外盘带动,国内植物油期价短时横调后继续上涨,现货价格也跟盘上涨,同时,在期价强劲走势下,市场心理趋强,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放大,市场购销转旺,库存压力逐步降低。

    本周, CBOT盘豆油09合约价格低开高走,见三周新高,从技术面来看,获利资金平仓压力较大,下周CBOT盘豆油期价仍有回调需求。本周,受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支持,大商所豆油1101合约期价震荡向上,市场交投活跃,从技术面看,下周有短时调整需求,为8、9月份的中期行情蓄势。本周,国内豆油价格普遍上涨,市场购销活跃程度好于上周。沿海一级豆油出厂价格7250-7480元/吨,较上周上涨80-160元/吨。东北内陆地区豆油价格略涨,一级豆油出厂价格7460-7550元/吨,较上周上涨10-20元/吨,上涨幅度连续数周小于沿海地区,与沿海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河南地区一级豆油价格为7350-7500元/吨,较上周上涨50-150元/吨。贸易商虽然谨慎心态仍然存在,但由于期盘走势较强劲,带动现货跟盘上涨,贸易商担心错过后期的中期行情,采购积极性正在回升,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逐步放大,拉动国内豆油需求。此外,由于8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上升,以此测算的豆油出厂价在7700元/吨以上,远高于当前国内豆油价格。因此,8、9月份国内豆油现货价格中期看涨,市场心理趋强,即使现货跟盘调整,中期强势不改。

    本周,郑商所菜油1101合约期价宽幅横调,走势相对于豆油、棕榈油,从技术面来看,下周有短时小幅回调需求,考虑到目前菜油现货成本,操作上建议逢低买持。本周,国内菜油出厂价普遍上升,需求好转,成交量相应放大。一是期价上涨和国内植物油价格普涨,市场心理趋强,中间环间需求增加;二是加拿大菜籽产量预期下降,且加拿大国内菜籽压榨产能提高,对出口形成制约,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快速上涨。目前加拿大油菜籽折合完税成本达到4510元/吨,半个月时间涨幅接近10%,与国产菜籽价格相比已经没有价格优势;进口菜油折合到港完税成本8480元/吨,高于长江流域四级菜油出厂价格。进口菜籽和菜油价格优势的丧失,使我国厂商订购意愿将会下降,进口菜籽和菜油到港量趋于减少,国产菜籽和菜油需求将好转。预计下周国内菜油价格重心将上移,后期国内菜油价格易涨难跌。由于菜油、菜粕价格上涨,且较进口菜籽优势增加,预计未来二至三周国内菜籽价格稳中有涨;菜粕在成本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也仍有向上空间。

    本周,虽然我国棕榈油装运量下降,但印度、巴基斯坦棕榈油需求旺盛,支撑了马来西亚和印尼出口需求,同时,近期马来西亚和印尼降雨较多,不利于棕榈果收获,可能会影响7月份棕榈油产量。在需求增加、产量受损、库存下降的情况下,马盘棕榈油期价大幅向上,带动大商所棕榈油1101合约短时横调后继续上涨,从技术面看,仍在向上通道,但下周短期回调压力也增大。本周,本周港口棕榈油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市场需求和成交情况均好于上周。港口24度棕榈油分销价格6420-6500元/吨,比一周前上涨200-260元/吨。由于本周到港的棕榈油数量环比下降,而出货量增加,港口棕榈油库存继续下降。据监测,我国装运棕榈油速度继续放慢,7月上中旬装运马来西亚棕榈油数量仅有12万吨,是过去18个月同期装运量的最低水平,受此影响,预计港口棕榈油库存将继续下降,库存较大的局面有望改变。此次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上涨,一是期价上涨,市场心理发生转变,中间贸和下游厂商担心踏空而增加库存,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放大;二是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上涨致使到港成本大幅增加;三是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上涨,国内进口商放缓采购速度,国内棕榈油供需基本面将好转。在国内棕榈油库存正在下降,国际市场基本面偏于利多的情况下,预计国内港口棕榈油价格中期趋于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