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国内糖价创三年新低 制糖行业寒冬中等待甜蜜暖春

中国糖网 2008-08-18 09:14 糖类
国内糖价已经创出了三年来的新低,当前2900元/吨的价格已经低于大部分制糖企业的生产成本,08年前5月行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在经历了2006年的利润暴增,2007年的波澜不惊,2008年制糖行业进入了寒冬。我们认为,下榨季(08/09榨季)国内食糖的供需状况将好于本榨季(07/08

国内糖价已经创出了三年来的新低,当前2900元/吨的价格已经低于大部分制糖企业的生产成本,08年前5月行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在经历了2006年的利润暴增,2007年的波澜不惊,2008年制糖行业进入了寒冬。我们认为,下榨季(08/09榨季)国内食糖的供需状况将好于本榨季(07/08榨季),国际糖价也将有所表现,下榨季将迎来制糖业的真正春天。

 

本榨季食糖价格前高后低

 

由于年初风雪灾害导致本榨季减产的预期,国内糖价有一波短暂的飙升行情,之后,伴随着灾情的解除,以及对产量的日趋明朗,糖价开始步步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前5月,制糖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长21.4%,主要由产量上升所导致,但利润同比下降41.39%。

 

本榨季我国食糖产量为1484万吨,我们预测本榨季的食糖消费量是1325-1351万吨,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明确。截至本榨季6月末,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16万吨,比上榨季同期多销售123万吨。目前食糖工业库存为468万吨左右,随着销售时间的缩短,后期销售压力加大。

 

由于本榨季食糖供应量偏多,导致糖价低迷,因此国储在今年完成了80万吨的收储量。收储在短期内阻碍了糖价的下跌,却无法改变糖价的下跌趋势。虽然后期仍有奥运、中秋、国庆等用糖高峰,但市场存在较大压力,本榨季市场存有盈余已成定局。

 

下榨季国内供需趋于平衡

 

我们坚定地认为决定糖价的关键因素是需求和供给。随着国内食糖需求稳步增长,供应量开始步入下滑通道,国内供需将趋于平衡。

 

需求方面,我国食糖人均消费水平呈现逐步上升态势。00/01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量为930万吨,上榨季食糖消费量达到12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6.09%。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仅有9千克,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1千克,与我们有着相似饮食习惯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分别达到23.90千克和31.00千克。

 

食糖的需求来源于家庭需求和工业需求,两者占比分别为25%和75%。家庭需求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增长,外出就餐的增加也导致了食糖消费的稳步增长。制糖业最重要的下游产业是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饮料制造业、饼干制造业、糖果果冻制造业、罐头制造业和乳制品制造业。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各个细分产品增速不一,但总体上含糖食品的产量增速保持良好。展望未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供给方面,由于目前糖价偏低,糖料播种面积下降,国内食糖产量将进入下降通道。由于国内食糖需求稳步增长,国内糖价的波动主要由食糖供应量的大幅波动所导致。05/06榨季因天气原因减产之后,06/07和07/08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大幅增长,导致价格从高点回落。截至6月底,全国产糖地区均告榨糖结束,全国食糖产量在1484万吨,较上榨季增长23.73%,为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糖价的走低以及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升,我们判断下榨季的产量不会再创新高,预计产量与本榨季基本持平。

 

下榨季国际糖价将向好

 

虽然决定国内糖价的关键因素是国内的供需状况,但市场的开放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国际市场,通常国际糖价可以影响国内厂商的心理预期。相对于国内糖价,国际糖价的表现要好很多。年初,基金调整仓位导致糖价一路上涨,而基本面的供求也将向有利于食糖市场发展的方向演变,为国际糖价走出下跌通道奠定良好的基础。

 

USDA认为,继2006年年初国际糖价创25年新高刺激全球食糖生产,并导致全球的食糖产量连续两年攀升后,08/09榨季全球的食糖生产将呈现负增长,而全球的食糖消费需求量稳步持续上升,全球的食糖生产过剩量将从本榨季的逾千万吨急剧缩减至约100万吨的水平。这是国际糖价创25年新高后持续回落了近50%,进而导致印度等国食糖生产规模缩小的必然结果。

 

ISO等其他国际组织也持同样的观点。此前英国Czarnikow和瑞士Kingsman也认为08/09榨季全球食糖生产过剩量将急剧减少到160-330万吨的水平,ISO、德国统计分析机构F.O.LICHT甚至预期08-09榨季全球的食糖生产将出现100万吨左右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