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创新我国供邮轮食品的安全机制

未知 2017-11-08 10:36 食品
上海吴淞检验检疫局 戴炎焱 近5年来,中国邮轮经济持续维持高度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已经成

上海吴淞检验检疫局 戴炎焱

近5年来,中国邮轮经济持续维持高度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市场。供邮轮食品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供邮轮食品品种多、总量大、品质高,本地采购与境外采购交叉,作业时效要求高。日本、韩国由于准入门槛低、流程简便、费用便宜而成为国际邮轮公司在亚洲的重要船供基地。我国供邮轮食品受到物流运输费用、进出境动植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船供贸易形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目前我国9个国际邮轮港,还没有一个被国际邮轮公司纳入全球邮轮物资重要补给点。

实现常态化母港供应境外物品

在对各大邮轮公司、邮轮港公司以及供邮轮食品相关企业调研走访后了解到各方需求及宝山区政府对延伸邮轮经济产业链的愿望。

相关邮轮公司希望国检部门参照国外邮轮检疫政策,进一步优化过境供邮轮食品模式,对供船食品类别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较低的品种,参照自贸区相关政策,建立免于检疫(卫生)证书的正面清单,或者以保函代替证书。在确保风险可控,过境食品不流入国内的情况下,允许直供集装箱在船用保税仓库特定区域开箱查验,从而弥补邮轮港现场条件不足和后续检疫处理不专业的问题。

考虑到船供物资和普货入境存在较大差异,区政府盼望国检部门给予邮供物资进一步的检验检疫便利,使之能与日韩等地竞争,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邮轮物资配送中心。中心将包括国内采购、国际集装箱转运、国际空运等物资,在中心拆箱分装后运往不同的邮轮实施供船。

供邮轮境外食品监管现状及问题

大量动植物产品涉及禁止进境。邮轮因其餐饮特点,每航次需要大量肉、蛋、奶制品、水产品。基于成本和品质考虑,邮轮公司更倾向于国外采购,世界前两大邮轮公司都在美国设有全球采购配送中心。我国动植物检疫法明确规定禁止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产品进境,尽管邮供境外食品的最终目的地是邮轮而非国内市场,大量动植物源性食品仍无法经我国再供应上船。

e-CIQ系统缺少过境模式模块,证书提供存在困难。过境供船模式虽打破准入门槛,但相关动植物产品仍需提供官方检疫(卫生)证书。目前供邮轮食品多为全球各地采购后由配送中心集中配送,很难保证邮轮公司在采购时逐一索取证书,且最终目的地为邮轮,供货商很难提供目的地为中国的官方检疫证书,集中配送后证书与货物一一对应更是困难。

现场检疫查验及卫生监督条件不足。根据过境食品直供的要求,检疫人员需在船边开箱检疫查验。每个航次约有4-8个集装箱待检,每个集装箱内又是多品种食品混放,品种超千种以上,靠泊供应时间只有4-6个小时。而邮轮港并非专业查验场站,区域有限,在短短数小时内完成货证比对、检疫查验,还要顾及冷冻食品的冷链要求,工作难度相当大。

发现疫情或不合格产品等后续处理。今年多次在过境直供邮轮食品的监督过程中,检疫人员发现货证不符、木包装不符合IPPC要求、过期食品、食品包装破损等不合格情况发生。由于船供的特殊性,无法像普货一样实施整改、现场销毁或者退运,故目前采用交由船方统一销毁处理,并提交证明材料。此外邮轮港内人员密度高,后续的检疫处理实施存在安全隐患。

对策及建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参照日本、新加坡等对供邮轮物品的检疫管理规定,缩减供船食品需要检疫(卫生)证书的范围。未来可否参照自贸区内国际中转箱做法,对已获得我国检疫准入的由国外采购的过境直供邮轮食品免予实施检验,免予提供证书,免予注册备案。

申请在e-CIQ系统中设立“供船食品”这一新的通关模块并制定新的审单规则,贸易方式选择“过境货物”,免于一切收发货人备案、许可审批等规则。品名进一步压缩,并且规则提示只实施检疫,不实施检验,现场查验以装箱单为准。

探索检疫查验前置模式,在具备海关、检验检疫联合查验条件的供船食品专用保税仓库开箱查验,配置相应的检验检疫设施,具备检疫处理能力,制定过境供船食品查验工作规范,要求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对移运路线等做好后续监管,保证安全可控。

借建设智慧邮轮港之际,共享邮轮港的建立信息系统,并在此系统内建立预申报制度,便于国检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准确船供信息。同时探索改革方向,以全新思路,将“供邮轮物资”定义为一种新的贸易业态,船方是食品采购、食品安全及不合格追溯的主体责任方,国检部门以监督船方自控流程为主要工作,匹配对应的检疫模式,倡导非干扰、非侵入式的查验重塑供邮轮食品的全流程监管,助力亚太邮轮配送中心的建立。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