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客家文脉·梅县·博览」客家娘酒:客情传千年 酒香飘万家

未知 2023-11-22 10:00 白酒
十月里来讲收冬,蒸酒踏粄笼打笼。客家娘酒,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酒,在传承客家文明的同时,也承载着客家母亲对女儿、儿媳的浓浓爱意。这一客家人舌尖上的乡愁已香飘千年,如今,匠
“十月里来讲收冬,蒸酒踏粄笼打笼。”客家娘酒,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酒,在传承客家文明的同时,也承载着客家母亲对女儿、儿媳的浓浓爱意。这一客家人舌尖上的乡愁已香飘千年,如今,匠心的坚守让传统味道得到传承,创新的妙想让客家文化走得更远,客家娘酒正在酿出新滋味。
醇厚浓郁,千载飘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发酵酒之一,中国黄酒诞生于“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它以黍米、粟或糯米等谷物为原料酿造而成,酒精含量不高,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香气四溢的故事。越王勾践“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陆游接过黄縢酒,以诗寄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亦有《三国演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红楼梦》黄酒佐螃蟹宴……
颇具中原遗风的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将成熟的黄酒酿造技艺带到岭南,并立足于当地环境,创造了醇厚温补的客家娘酒。这一渊源也隐隐体现在流传于客家地区的有关娘酒的神话传说里。
相传,在古代,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一路上采野菜野果充饥,跋涉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累得再也走不动了,一个个昏睡在荒山野岭。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风吹来,一位年老的妇女慢慢苏醒,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者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里面倒出一碗红褐色的液体递给老妇,说:“喝下去吧。”老妇轻呷了一口,顿觉香醇可口,再喝更是心旷神怡,甚至疲累全消。老妇按照长者的指点,给每个姐妹嘴里都灌了一口红褐色液体,姐妹们一个个都醒来了。见大家面露惊奇,长者哈哈大笑地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者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者便突然消失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明白是神仙相助。从此在此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
《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客家娘酒酒精度数通常在20度以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其温补功效尤其适合生活在寒湿山区的客家人。
添丁、升学、婚庆、寿诞、乔迁、过节、款待宾朋……客家娘酒在客家人的人生礼仪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小孩出生后亲友喝“三朝酒”,满月喝“满月酒”,一岁喝“周岁酒”,结婚上轿前女方家摆“轿下酒”,喜宴喝“结婚酒”,升学时喝“升学酒”,寿辰时喝“祝寿酒”,还有“拜师酒”“上梁酒”“栽禾酒”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妇女产后的“月子酒”。古时客家人在家酿造娘酒,多是为产妇滋补身体做准备。客家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儿媳或女儿怀孕之后,就会开始张罗准备制作“娘酒”,这个过程通常横跨半个孕期,《石窟一征》曾记载:“俗妇人产后月内,必以雄鸡炒姜酒食之,盖取其去风而活血也。”因此有学者认为,因娘酒多由妇女酿造,且重要功效为妇女生产后滋补身体,故而得名。如今,饮客家娘酒,已成为客家地区普遍的习俗和客家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坚守匠心,五代传承
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娘酒别称)仍为频开瓮”的诗句,说明客家娘酒已香飘千年。2013年,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通常选取优质糙糯米为原料,糯米洗好后浸泡十个小时以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饭甑,将米蒸熟蒸透。饭甑蒸出来的饭外硬内软有弹性,最适合做酒……”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温凤珠说,客家娘酒酿造并不难,蒸好饭后混入酒饼和红粬,放入坛中发酵三四天后转入酒瓮,静置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随后分离酒汁与酒渣,用阴火炙烤灭菌,然后沉淀封坛即可饮用,但要做出传统的“土味”,却没有那么简单。温度控制、酒饼比例、发酵时间……处处都有小技巧。
《礼记》曾载“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这酿酒的“六必”古法对温凤珠而言,是“认真做酒,坚持品质”的家训。温凤珠夫家祖上以酿造客家娘酒为生,传承到她已是第五代传人。“我一直记得,我的公公婆婆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这么好的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温凤珠说,接过接力棒后,她就一直坚持纯手工酿造客家娘酒,慢慢有了口碑,她也有了更多动力。“别人说我的娘酒做得好,我感到非常荣幸。”
不少顾客慕名而来,来自北京的刘女士表示“喝一口娘酒浑身都暖了”,来自香港的秦先生认为“这项传统技艺是客家人的传承,也是客家人的骄傲”。
客家人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如今,年过六旬的温凤珠仍坚持每天纯手工做好每一坛酒,与此同时,她也不遗余力地想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义不容辞地把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温凤珠带了不少徒弟,有5位已经成为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女儿郭榴红就是其中之一。
她经常与温凤珠一起酿酒:“小时候我看妈妈酿酒,长大了和她一起酿,现在我的孩子也在看我们酿。”酿酒过程中,郭榴红七岁的儿子一直在厨房里观察,时不时帮忙递递工具,他的外婆打趣他是“第七代传人”,他便开心应下。娘酒的香气在这个家萦绕,传承的种子已然种下。
创新发展,丰富滋味
“上岃唔得岃岗上,蒸酒唔得酒来娘,零星打酒吃唔醉,唔当自家蒸一缸。”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入冬时节,梅州乡村随处可见炙酒的热闹场面,门坪庭院上的酒瓮排列有序,生火炙煮娘酒。“火炙是酿造客家娘酒非常重要的步骤,经过阴火炙烤的娘酒相当于进行了灭菌处理,口感更加醇厚,也更加温补。”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雅伊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妹,她从小在祖母酿造娘酒的环境中长大,对娘酒有深切的眷恋。“我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吃了一个月的娘酒鸡,用了上百斤老酒,出月子时气色很好,此后我对娘酒的感情就更深了,更加佩服客家人千年的智慧,我想把这门传统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
作为温凤珠的徒弟,李雅伊认真学习、继承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同时到其他娘酒厂家进一步了解娘酒酿制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最终研制出适合本地气候和湿度的酿酒新工艺——客家冬酒酿造工艺,并申请了专利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广客家娘酒,李雅伊开了一家以“客家娘酒”为主题的饭店,推出娘酒菜系,除了经典的娘酒鸡、娘酒煮蛋,还有娘酒焗猪手、娘酒焗虾等特色菜,更创新研发了娘酒奶茶、娘酒煮玫瑰花等特色饮品。“最近比较多人点的是娘酒煮蛋,年轻人则更喜欢娘酒奶茶。”李雅伊说。
近年来,娘酒菜系在梅州颇受欢迎。梅城一家饭店负责人邓峰就表示天气变冷后,加入红枣、枸杞子、党参等滋补药材与羊肉、客家娘酒同煮的松口甜羊火爆热销。此外,不少商家还在“解锁”娘酒的新做法。制作工艺上,在纯娘酒的基础上,添加艾根、黑豆、姜等原料,炙出艾根娘酒、黑豆娘酒、姜酒等新酒品;创新菜品上,尝试多种食材与娘酒同煮,丰富娘酒滋味。
“我们作为客家儿女,是这项‘非遗’技艺的欣赏者、见证者。”李雅伊说,近年来,她打造了一个集娘酒酿造技艺展示区、娘酒品鉴区、产品展示区于一体的非遗技艺馆,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娘酒的历史、特色文化、传统酿造工艺和机械化发展。“我们也更有责任成为这项‘非遗’的保护者、传承者,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
【文脉链接】
梅县客家娘酒传统酿造流程
●选米
精选颗粒饱满的优质糙糯米(或黑糯米)为原料,尤以晚稻更佳。
●浸米
洗好糯米后,浸泡十个小时以上。
●蒸饭
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饭甑,先用大火加热,沸后用文火,将糯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蒸出来的糯米饭外硬内软有弹性,内无白心,以松、软、透而不结团为佳。
●凉饭
糯米起锅铺撒在米筛或大容器上,晾凉至20至30摄氏度。
●搅拌
在晾凉的饭内,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拌入酒饼(又名酒曲)和红粬。客家酒饼是用大米和多种药材配制而成的天然发酵粉。
●落罐
将搅拌好的饭放入大陶瓷坛,压实后中间留孔。坛子放置在阴凉处,冬天则要用棉被或稻草包裹坛子保温,从而达到发酵的效果。
●窖藏
自然发酵3至4日后转入酒瓮,封好口放置几个月乃至以上。
●火炙
压榨酒糟,分离汁和酒糟,把酒盛入坛中,用内盖盖好,再用大的外盖扣上,以防杂物落入。在坛子四周撒上谷糠或稻草,阴火炙烤五个小时以上,把酒煮沸,在灭菌的同时让口感更醇香。
●封坛
火炙后的酒放置几天去除沉淀物,封好酒坛或分装小瓶放置,待随时饮用。
【文脉漫话】
酿造客家娘酒有趣“规定”
古时,客家人酿造娘酒多是家家户户各自酿造,那时粮食珍贵且主要是为了给家中产妇坐月子滋补身体喝的,大家都希望成功酿出好酒,坊间便出现了一些在酿酒时的有趣“规定”。
酒缸上的书与刀
据《朝·昼·夜——客都饮食、语言与民间故事》介绍,为求顺利酿出美味的娘酒,师傅在酿酒的过程中会在酒缸的盖子上同时放上一本书和一把刀。放书是表示对“酒圣”杜康和“酒祖”仪狄的虔敬,同时祈求庇佑;放刀的意思是驱邪避“黑”。“黑”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醋的发明者黑塔(即杜康之子)不要在酿酒期间前来搞破坏,把黄酒搞成黑醋;二是希望避开那些喜欢吃醋的人暗地里说的闲言碎语,放一把刀来压镇。
挑个好日子来蒸酒
古时,有些地区的客家人不喜欢在农历廿一日下午五时至七时之间蒸酒,因为下午五时至七时是“酉时”,“廿一日”与“酉”合在一起就是“醋”了。为了好意头,也有些人会选择在农历逢二、五、八的日子蒸酒,因为“二五八,酒会发”。
文、图 | 记者 丘锐妮
来源 | 羊城晚报责编 | 朱光宇校对 | 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