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

当代经理人 2011-04-14 16:07 营销管理
主动原则 或者说主动权原则。善战的将军都很重视这一点,他可以做出许多牺牲,但是不能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历
         主动原则

  或者说主动权原则。善战的将军都很重视这一点,他可以做出许多牺牲,但是不能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历史上的《六韬》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按我们今天的理解,此一便是主动。孙子则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动权意味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地点、方式与敌人会战,而不是让敌方决定。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主动权体现在一个部队逼迫敌人在自己选择的地方进行决战,而决战的最终目的是毁灭敌人。也就是说:克劳塞维茨的主动体现在进攻上。事实上,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是更具有主动性的作战形式。

  毛泽东也十分了解战略决策中主动权的意义。在不同的时期,他领导部队用不同的方式赢得和行使主动权:用运动、转移、游击战、运动战,防御战直至进攻。在所有的战争形态上毛泽东都掌握了主动权原则这个至高点。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打仗没什么,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自己力量强大时,就打击敌人:当自己弱小时,就拖垮敌人。但无论何时,不能让敌人指挥自己的行动。在二十几年的战斗里,毛泽东创造的打法几乎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

  统一指挥原则

  一个部队不能同时有两个领导。这似乎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则,所以我不必做过多的说明。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知名的大帅,几乎都是集政治与军事领袖于一身的,历史上的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几乎无不如此。

  作了几十年参谋总长,并三战三胜帮助威廉一世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的老毛奇,对这一原则有极深刻的认识,他的看法是:

  1、战争不能通过会议方式领导,必须有人说话作出决策;

  2、参谋长以及指挥官的参谋仅仅是指挥官的顾问;

  3、即使是蹩脚的计划,如能彻底执行也比综合、犹疑不定的产物要好得多;

  4、必须在统一的作战原则下,鼓励指挥官发挥主动精神;

  5、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越少,越简单越好。老毛奇甚至说:“只要战术能够获胜,则战略可以让步。”

  在如此宽容下级指挥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整体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执行?老毛奇的办法是创立了参谋本部制度。总部及跟随各个战场指挥官的参谋们有责任领导,并把整体的意图贯彻下去,做到这一点,依靠的不是参谋们拥有指挥的权力,而是其拥有更好的理由、信念和上下一致共同的军事信条。

  作为企业家,华为的任正非似乎也有类似的看法:“高层重大决策从贤不从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