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遵义酒魂·时光酿造」贵州牟池酒业:在传承与创新中酿出新品质

未知 2024-04-11 16:30 白酒
上甄、蒸煮、取酒4月初,走进贵州牟池酒业集团的酿酒车间,酱香扑鼻,数十位工人正铆足干劲地进行着酿酒加工。 一旁的取酒池里,雾气腾腾,一滴滴冒着热气的酱香酒从锅甄中汩汩流出。
上甄、蒸煮、取酒……4月初,走进贵州牟池酒业集团的酿酒车间,酱香扑鼻,数十位工人正铆足干劲地进行着酿酒加工。
一旁的取酒池里,雾气腾腾,一滴滴冒着热气的酱香酒从锅甄中汩汩流出。“现在即将要开始烤第二轮次的酒了。”牟池酒业牟光文一边说着一边接了一小碗“热酒”递给大家观察。
酒花均匀、酒色干净透明,淡淡小撮一口,粮食味瞬间跑遍舌尖。“我们第一轮次生产了大概有1000多吨酒,从目前的产出的酒来看,今年的酒质非常不错,这也让我们对全年的生产更有信心了。”
从最初200平米土砖房里的12个窖池年产几百吨,到如今2万多平米现代化车间的156个窖池,年产6000多吨;望着四周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牟光文说着碗里的酒,思绪却一下子回到了20多年前。
牟池酒厂坐落于仁怀市茅台镇15.03平方公里酱酒核心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造优势。酒厂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牟氏烧坊”,是茅台镇成立时间较早、为数不多的传统酿酒厂。
虽说成立较早,但因各种原因,牟氏烧坊的酒一直没能打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市场,生产加工也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一状况直到20世纪的最后一年,才迎来了转机。
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经济的浪潮早已席卷大江南北,作为贵州的省会,当时贵阳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前来挖掘机会。牟光文就是其中一员。
“1993年,我到贵阳打工,进了一家混凝土公司。”牟光文介绍,他在贵阳的第一个行业的就是混凝土。那个年代,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当时的混凝土行业可谓是炙手可热,1995年,他就干到管理层,相继又有了自己的事业。
事业越做越大,商务接待也越来越多,牟光文也为此经常辗转于各类酒场、酒圈。“说起来,做这款酒还是有一点的‘被迫’的。”牟光文坦言,最开始他并没有做酒的想法,后来因为公司商务接待成本逐渐增高,有点“喝不起了”。
如何能喝得好又喝得划算?久而久之,牟光文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机缘巧合下,他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在贵阳当兵的宗亲牟道勇,牟道勇本就是茅台镇的人,从小就在酱酒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酱香酒这个市场非常了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回茅台镇打造一款属于牟家人自己的酒。
1999年,在两位有志青年的合力创建下,牟池酒业正式成立。
牟姓与酒的历史渊源长久。《诗·周颂·思文》载:“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来牟”即指麦子,故牟亦通“麰”。牟氏是华夏最早种植麦类的氏族;《说文》载:“牟,牛鸣也”,牟氏也较早运用牛耕及牛车,并以牛为图腾,得“神牛”相助致使麦粮产量日丰,因储粮发酵进而掌握酿酒技艺,并在家族悠久传承中日臻完善。
独一无二的赤水河,孕育了牟池酒业不可复制的美酒。牟光文介绍,酒厂的平均海拔在400米,拥有独一无二的“锅底状”地势地貌,易留住酿酒不可或缺的微生物。
除了一个优质的地理环境,牟池酒业的酿酒方式也是传承家族古法大曲酱香酿造工艺。每年农历五月前后开始制曲。此时的茅台镇气候湿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盛,有着制曲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60摄氏度左右,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有效促使曲药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一个制曲发酵周期一般在40天左右,发酵结束后还需在成曲库内储存6个月以上方可使用。”牟光文表示,不单制曲,酿酒过程,牟池酒业也严格按照12987工艺流程酿造,从第一次取酒到最后一轮结束,都是有着相应的严格计划。
此外,为保证原料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牟池酒业从建立初期,就一直采用本地“红缨子”高粱,如今还建立了自己的"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从种子发放、绿色肥料到涉及整个种植、收购环节都有专业精细地把控和管理。
正因为一道道严格的要求与把关,传承千年的酿酒工艺在牟池酒业得到了完美的延续。公司发展至今,不仅坚守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还坚持创新研发新产品,抢占白酒市场新赛道。
2022年2月,牟池酒业获得通过贵州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RMCJ0001S),成为贵州省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中首家研发生产“铁皮石斛酒”的试点生产单位。同年,牟池酒业集团与北京同仁堂正式联合推出铁皮石斛酱酒,一经上市,便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牟池酒业还开发出了“牟池系列”和“牟池古酒”等系列品牌酒,基酒储量达10000余吨、老酒和调味酒储量达3000余吨。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与底气。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酒品质量,开拓进取,让人们感受到千年传承韵味的同时为酱酒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牟光文说。
统筹/策划 唐正平 王其伦 钱诚 黄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李政林